雍正十三年,农历八月二十二日深夜,军机大臣张廷玉正在家长酣睡,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来人气喘吁吁地说:“请张中堂火速前往圆明园。”这一天过后,整个大清朝都将为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震荡。
张廷玉听闻消息就觉得心内一慌,深更半夜忽然急招,必是有大事发生。圆明园所住何人?雍正皇帝年幼时曾因中暑而苦受煎熬,成年后更是怕热,于是,酷暑之际常在圆明园内避暑乘凉,办公。
张廷玉蹙着眉头,隐隐有种不祥预感。
当他火急火燎赶到雍正寝宫之际,众人黑压压的已经哭倒一片,他登时脚一软,险些不能站立。雍正临终嘱咐将皇位传给弘历后,二十三日凌晨,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时年58岁的雍正皇帝,突然驾崩于圆明园,这是一场几乎无人料及的死亡......
张廷玉惊骇欲绝,但是他也顾不上悲伤。雍正临时召见他和鄂尔泰,是要他们二人亲眼见证新皇登基,此时,面对储君之位,还需要他去镇场。
就在张廷玉赶往紫禁城的路上,鄂尔泰也收到消息,他来不及找到马匹,仓促间随便寻了一个拉煤的骡子,一边嚎啕大哭,一边连夜从圆明园赶往紫禁城。飞驰中更是被骑具磨破大腿,血染外裤而不自知。
这场始料不及的大清灾难,不仅让当时的群臣为之震惊,更是给后人留下了数不清的谜团。
《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对于雍正帝的亡故只有短短六个字的记载:己丑,子刻,上崩。
要知道,清朝皇帝驾崩无论是病逝还是寿终正寝,相关史籍中都会记载的比较详尽,譬如生了什么病,脉诊都是如何,进食多少等等,而雍正的死亡却是没留下只言片语。
甚至在此之前,雍正帝的身体还算健硕硬朗。在八月十八日,雍正还在处理少数民族的事,二十日,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员,二十一日仍旧照常办公,身体并没有异样。
或许正是因为正史中对于清世宗的死亡总是语焉不详,于是朝野间便传出了林林总总的猜测。因为雍正在位期间残杀手足,诛杀大臣,所有百姓认为他是不得善终。
关于雍正死因的说法,其中之一是吕四娘暗杀。在《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吕留良的女儿吕四娘剑术精湛,为了替父报仇,秘密进宫将雍正杀害,并且将雍正的头颅割下,所以雍正陵寝里没有头,用了一颗金头替代。
那么吕四娘到底是何人呢?关于她的身世有说是吕留良的孙女也有说是女儿,雍正年间曾经发生过一场文字狱的大案。
在中国历史档案馆里,有一份雍正八年的的手谕,是雍正秘密写给浙江总督李卫的。他命令李卫对吕留良等人彻查,不令逆贼寸骨遗留人间。也印证了这场大案对于雍正的震撼。
雍正六年九月,一位姓张的秀才对清朝统治极为不满,突然当街拦住了陕西总督岳钟琪的轿子,要他一同参与反清复明。
岳钟琪大惊,随后秘密将张秀才稳住,并不动声色的上报给了雍正。雍正原本没当回事,但是,经过岳钟琪对张秀才的试探和询问,雍正发现这背后竟然还牵涉以湖南书生曾静为首的反清文人。
这样的势力让雍正又惊又恐,借着此事展开了对明末一些儒者和反清人士的诛杀,发现了这群文人的精神领袖就是吕留良。
浙江文人吕留良本是明末的秀才,因为清朝入关后就不再醉心于仕途,只在家中修身养性,闭关读书,但是他听闻清朝统治腐败,让百姓苦不堪言,便每每用一些隐晦的文字表达自己的不满。不仅如此,他还写了一些反动的文章,在民间广为流传。
曾静一事东窗事发,吕留良因为文字被抓到辫子,震怒之下的雍正授意李卫对吕留良同党等人进行搜捕,满门抄斩。其余老小流放宁古塔。
当时吕四娘尚年幼,在安徽乳娘家游玩因而幸免于难。长大后,她听说自己一家惨死雍正之手,更是留下了“不杀雍正,死不瞑目”的四字血书,只身北上。
雍正八年,闻有吕氏遗孤一说,还在奏折中知会李卫“当严加查访根究,吕留良子孙或有隐匿漏网”。
关于吕四娘的剑法在野史的传说中,记载的玄之又玄,据说是吕四娘曾被人掳走,教授了她飞天遁地之术,又有精妙剑法,绝技在手,闯荡江湖,惩强扶弱很有侠义风范。当然,我们还是要尊重科学,回归正路。吕四娘习得一身武艺,来到紫禁城以选妃为名,混入秀女之中。
趁雍正侍寝当夜,吕四娘手持利剑怒斥一声:暴君,你也有今日,于是,一把短剑结果了雍正。民间有诗为证:一朝皇帝梦,终做无首龙。
尽管,这段故事编的曲折离奇,似乎因果自洽。但是,除了正史中留下的吕氏遗孤传闻,并没有查证到任何关于吕四娘存在的确切证据,而这个故事最大的漏洞就是吕四娘孤身进入宫禁森严的皇帝寝宫,还带利器本身就不合理。
在雍正死后的近三百年,人们始终不曾放弃追寻他的死因,于是考古学家们决定对清西陵雍正地宫进行挖掘,可是,没多久这项工作又基于保护泰陵的原因不得不停下来。
寻找雍正死因之谜,就只能从张廷玉的日记中寻找蛛丝马迹。
张廷玉在日记中记载,雍正在死前还在处理政务,史学家认为如果排除谋杀,雍正在世时工作量巨大,甚至没有时间留恋后宫,他殚精竭虑昼夜不停,那么五十多岁的皇帝可能就是积劳成疾猝死。
大明福王朱常洵死得有多惨?斤的胖子,被李自成铁锅炖了
徐达在朱元璋身上下了一把险棋,看似兄弟阋墙,实际笑到最后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篡权夺位后,为何不杀周世宗的遗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