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离世前已改造成公民,为何还

对于皇帝而言,生住皇宫、死葬皇陵,是与生俱来最基础的物质条件。而且明清皇陵都是成片的,如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

但是,作为亡国之君,入住皇陵往往就是一种奢望了。毕竟王朝都没了,自己死时也不再是皇帝。溥仪的墓葬问题也因此一波三折,最终算是打了个擦边球。

先花点篇幅说说清朝的皇陵问题。

很多人有疑问,明十三陵除了葬在南京的朱元璋、下落不明的朱允炆和被取消皇帝资格的朱祁钰外,其他皇陵都在一起,为什么清朝要分东西陵?

这要从头说起了。最初,清朝的前身后金起源关外,因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葬在满洲老家。顺治入关后,为彰显自己为中原正统,皇陵当然要选在关内,于是在河北遵化建造了第一座孝陵,之后康熙的景陵也选在附近,形成了最早的清东陵雏形。

到了雍正即位后,原本给自己选的陵寝也在东陵,但是发现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不能用。于是另挑河北易县建造了自己的泰陵,成为西陵的第一座皇陵。

之后乾隆又把自己的陵寝定在了东陵,并定下规矩,按照“昭穆之制”,即父在东子在西的格局,所以嘉庆就在西陵。按规矩道光就应该在东陵,偏偏建造时地宫漏水,只能在西陵重建。随后咸丰就在东陵。规矩乱了,之后慈禧也把自己的儿子同治安排在了东陵,而让自己厌恶的光绪葬到西陵。

由此,东陵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帝,西陵葬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帝。

按照昭穆之制,溥仪驾崩之后也应该葬在西陵,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溥仪即位的时候,清朝已经风雨飘摇,朝不保夕,谁还顾得上给一个3岁孩子修皇陵啊。

果然,在内忧外患之下,年隆裕太后代表清廷宣布退位。不过,根据清廷与南京临时政府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清帝退位后可继续保持皇帝尊号,可继续暂居紫禁城(日后搬到颐和园),还能保留原有的太监宫女。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溥仪还是个皇帝。既然如此,清朝小朝廷觉得,溥仪死后还是应该葬在皇陵。到年,溥仪已经10岁了,这时端康皇贵妃(即光绪的瑾妃)就提出要给溥仪找“吉地”。

经过王公遗老们的慎重讨论,小朝廷聘请前任广东廉州府教授李青,为溥仪的皇陵选址。经李青反复勘探,觉得泰东陵后山转东北口(今西大地村北山坡处)有一处四面环山,中间高阜,灵秀巍峨的上佳之地。再经前任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世续确认,最终成为大家都满意的理想“吉地”。

商议停当,小朝廷直接派人找到这个地方点了穴,在穴处挖了个坑,用覆斗形的木箱罩在穴位上,不让其再见到“日月星三光”。这算是把皇陵位置正式确定下来了。

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就非常实际了,没钱!

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民国政府每年给小朝廷拨款四百万元。这笔款项基本只够他们的日常开销,根本没有闲钱修皇陵,所以这事情只能搁置下来。直到年北京政变,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紫禁城,修皇陵一事彻底没希望了。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与众多满清遗老在天津联络国内外各种势力,谋求复辟。终与日本人勾结,被接到奉天成为伪满洲国执政,沦为日本人操纵东北的傀儡。但是年日本投降,溥仪只能再次退位,在准备逃往日本时被苏联红军逮捕。

年,溥仪被引渡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劳动改造。年,溥仪被特赦,次年成为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的一名园丁,并在年与护士李淑贤结婚。年起,溥仪担任中央文史馆员,最终于年因尿毒症去世,遗体依照相关法规火化。

关于溥仪的骨灰安置问题,新中国领导人给予了溥仪家人充分的尊重,表示可以安葬在革命公墓,或者有众多名人的万安公墓,又或者其它由家属选择的公墓中。

经李淑贤等溥仪亲属的商讨,决定将溥仪骨灰存放在八宝山人民骨灰堂,并在年举行了正式追悼会,迁入八宝山革命公墓安葬。

按理说,八宝山都是安葬革命烈士的,溥仪曾经作为日本人的傀儡,似乎不能享此待遇。不过,鉴于年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过程中,溥仪作了重要证词,以及之后认真接受改造。为满足溥仪做新社会人的心愿,政府特批其安葬于八宝山。

原本这件事已经尘埃落定,但是后来竟又起变数。

年,海外华人张世义回国创业,在河北易县清西陵光绪崇陵边建造了一座商业性公墓——华龙皇家陵园。为了提升公墓知名度,张世义反复找溥仪的妻子李淑贤做工作,最终获得了李的同意,在年1月26日将溥仪的骨灰葬入华龙皇家陵园。

这一方面是张世义承担了移葬的全部费用,想必也给出了李淑贤能够接受的条件,另一方面也算是满足了溥仪早年葬在清西陵的愿望。

陪伴在溥仪墓两边的,是溥仪第一任妻子、末代皇后婉容的衣冠冢,及溥仪在伪满洲国时期,封的祥贵人谭玉龄之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