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后,为何还有人在守皇陵原因在这里

引起白癜风原因是什么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46.html

古代人死后都流行厚葬,就是一般的地主死后也会建一个大点的墓,并且有一些陪葬品和墓碑。所以作为封建社会最大的地主,皇帝的陵墓则更加的宏伟壮观。而封建社会的皇陵在明清时期达到最高峰,明清时期的皇陵不光采用宝城宝顶式封土,而且地面建筑形式增多,增加了很多祭奠的设施。这时候的皇陵就需要很多人守护,并且还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祭祀活动。这些守护皇陵的人就是所谓的守陵人,清朝没有灭亡时,肯定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皇陵,并且给他们发工资。

清朝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它的皇陵风格完全学习的明朝皇陵。清朝的皇陵一共有三处,即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

关外三陵是清皇室的祖陵,陵寝的管理一直受到清王朝的重视。为了保证陵寝的安全和祭祀活动的正常进行,关外三陵外围有专门的界桩,外人是不能进入界桩的,并且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三陵总理衙门就是管理三陵事务的部门,三陵还分别设有总管衙门和掌关防衙门,总管衙门是武职机构,主要负责陵寝的安全防务,同时兼管陵内的山、河、道路和树木等事务。掌关防衙门,是负责陵寝祭祀及修缮等事务的文职机构。

清东陵也一样,都有守陵大臣负责皇陵的守卫和祭祀工作。每个陵也都有总管一人,翼长二员,骁骑校二员,章京十六员,甲兵八十员左右。这些官兵每月分成八班,章京二员和甲兵十员,昼夜巡逻。到光绪中期,驻扎在清东陵的旗兵得有多名。除此以外,在马兰关的绿营兵也是为了保护清东陵的,雍正时期设有三个营,随着皇陵不断的新建,嘉庆时期发展到了八个营,光绪时期人数高达三千多人。当时清西陵也差不多,都有很多兵力保护皇陵。

清朝还规定如果有外人随意进入皇陵,守陵兵是可以直接射杀的。在严格的保护制度下,清朝没灭亡之前,是没人敢去盗掘清朝皇陵的。这时候的守陵一切人员都是有俸禄的,当然也是清政府发给他们工资。并且守陵大臣很多都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皇室宗亲,所选的官兵也都是八旗子弟,毕竟能守护皇陵也是一种荣耀。

清朝灭亡后,根据优待条约第四条(清室之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设卫兵妥为保护),所以清朝灭亡后民国政府是有专门派人保护清皇陵的,这部分人的工资肯定是民国政府发放。另外清朝虽然灭亡,但是其原来皇陵的那些机构还是有的,祭祀什么的一切照旧。

一开始退位的清廷还能拿出钱来给他们这些守陵人开工资,后来随着民国政府答应给清廷每年四百万元的生活费减半,清廷也给守陵各部门的人工资减半。等到年,守陵人员受不了了,就联名写信给溥仪说,允许他们在陵区开荒种地。这样过了几年后,清朝皇陵旁边的树木都被砍伐光了,并且守陵人也开始盗取一些祭祀用品,或者铜器卖钱。

等到孙殿英盗墓时,清东陵根本没有什么守卫,可以说这时候民国政府由于军阀混战,没有兵力保护清皇陵。并且原来的守陵人员,有的都走了,有的虽然在本地安家落户,但是已经不能保护皇陵了。护陵大臣更是名存实亡,常常什么事也不管,自己都有可能卖一些祭祀品或者大殿的文物。所以,等孙殿英盗完墓,溥仪竟然还不知道。

等溥仪知道后,气的直哆嗦,把护陵大臣毓彭叫到了天津,直接开除宗籍,并且溥仪还说,一定要手刃孙殿英。可是溥仪也就是说说,一个退位的皇帝是杀不了一个手握几万重兵的军长的。但是盗墓这件事确实对溥仪打击很大,最后导致溥仪为了自身安全和祖宗庙宇,投靠了日本人。后来清朝皇陵又经历了几次被盗,一直等到新中国成立,清朝皇陵才被正式的保护起来。其实不光是清朝皇陵,任何朝代的皇陵都被保护了起来,这些都是中国的艺术瑰宝。而现在的守陵人据说还有,祖辈上都是守陵的,后来在附近安家落户,祭祀礼仪虽然不再做,但是他们一直默默守卫在清朝皇陵附近,或许支撑他们的是一种信念和对皇陵的情怀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