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看望31岁的亲弟弟,乾隆前脚刚走,弟

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90326/6995336.html

皇家无手足,更无亲情,每一次的王朝换血都免不了手足相残的戏码。但乾隆继位后,却对几个弟弟格外宽容。

帝王的宽容之术在旁人眼中是恩宠是荣耀,但在亲人眼中是特权是底气。

弘瞻多次越过乾隆的“红线”,却仍安然无恙,但种种恶行终究是消磨掉本就不多的兄弟情谊。

弘瞻究竟做了什么恶行才会惹怒皇帝不顾手足情谊,让他一朝被贬,最后在乾隆看望他过后,从容去死呢?

帝王疑心,装疯卖傻

皇室御座历来是龙子必争之地,也是一切同室操戈悲剧的根源。

雍正时期,排在乾隆前面的大哥二哥早亡,三哥削爵身死,于是乾隆和同龄的弘昼理所当然的变得亲密起来。

他们从小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一同读书,长大之后二人也同尊同荣,无论是政治还是生活待遇,几乎没有差别。

但二人不仅仅是血浓于水的兄弟,在牵扯到继承问题上也是潜在的竞争对手。

弘昼察觉到雍正心中的属意人选,没有抱怨没有口出妄言,一如以往孝顺父皇和友爱兄长,二人之间还维持着兄友弟恭的平衡局面。

但乾隆即位后,弘昼一如既往的恭顺却成了乾隆心中疙瘩。

昔日只是纯粹的兄弟情谊,如今是君是臣,君臣之分好如天地之别,地位身份关系的变化昭示着相处方式也应及时发生变化。

但弘昼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弘昼内向,又为人孤傲,在没有涉足朝政时他的缺陷并不明显。

在一次议政中弘昼和军机大臣因政见不合起了争执,甚至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殴打朝臣。

乾隆目睹了整件事情的经过,既没有出声阻止,事后也没有对弘昼进行处罚。

乾隆一开始还念着过往情谊,不愿意刚即位便给弟弟难堪,他更想弘昼自己能够认识到错误,知错悔改。

但一贯放肆的弘昼没有想到里面的弯弯绕绕,他将皇帝的默认作为了对自己的偏爱。

另一次乾隆安排弘昼和他一起监视八旗子弟,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乾隆担心八旗子弟生性顽劣勾结作弊,便没有去吃饭。

而弘昼快人快语,直接质问乾隆是不是疑心他会被八旗子弟收买帮助他们。

这番以下犯上的言语让乾隆很不高兴,虽然他宣布退朝,但弘昼的有失分寸让他觉得这个弟弟只是将自己作为兄长而不是皇帝。

后来弘昼经人提醒才知晓自己出言不逊,无意冒犯天威,于是第二天前去向乾隆请罪,乾隆当时便答道,“我要是计较,就凭你昨天一句话,就可以把你剁成肉酱”。

可见乾隆心中对弘昼心中并非没有底线,弘昼再这么不知趣,就随时可能“越线”。

此后乾隆威慑四海,手握生杀大权。

他的强权政治让朝臣难以琢磨帝王心思,只能小心翼翼,在皇权面前俯首帖耳。

而被不断“敲打”的弘昼也不得不低头。

理想中的兄友弟恭局面彻底破碎,乾隆现在先是天下人的君,而后才是他的兄长。

他内心痛苦不堪,为了纾解心中郁气,弘昼出入戏院,整日纸醉金迷,甚至还在家中养了戏班子,排练戏文。

弘昼沉醉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渐与现实脱轨,经常做出一些常人所不能理解的举动。

他曾装成死人,由家人演习葬礼。

有一次他高坐院中假死,让王府的护卫和侍从摆放好葬礼所需要的乐器,供上祭品,还要求家人在院中为他“哭丧”,而他自己吃着祭品以此为娱乐活动。

此种变态之举是想逃避帝王猜忌,但弘昼前科累累,乾隆心中自有一笔明白账。

事不过三,越线了便要受到惩罚。

帝王权术,是明目张胆的蜜枣,也是杀人于无形的毒药。

但弘昼的装疯还是惹怒了乾隆,二人紧张的关系直到弘昼病重也没有缓和。

乾隆曾在弘昼将死时看望过他,他挣扎着爬起来一边向乾隆磕头,一边在头上比划着帽子的形状。

他虽然做了很多忤逆乾隆的事情,但祸不应及子孙,他希望乾隆能够手下留情,让自己的子孙还能继承爵位,享受祖宗庇佑。

乾隆看着他狼狈的模样,心生唏嘘但是根本不接招。

他答非所问摘下自己的帽子,假装送给他,可弘昼想要的根本不是皇帝的桂冠,但他病重许久根本说不出话,只能任由皇帝装糊涂。

不分尊卑,染指朝堂

弘瞻是雍正的第六子,也是乾隆最小的弟弟。

许是和成年的弘昼多了猜忌,也兴许是怀念与弘昼曾经的兄弟情谊,乾隆即位后对这个最小的弟弟十分疼爱。

从弘瞻入学便请教名师出山,成年后让他接轨朝堂之事,种种件件都表明了乾隆对幼弟的看重。

在其他八旗子弟才开始官宦生涯之时,弘瞻已经接手管理武英殿和护君,不久之后更是进入造办处任职。

但弘瞻似乎对乾隆的看重并不领情。

大清有一件谜案便是乾隆的身世,此事扑朔迷离,在民间也是戏谈。

有说他出身汉族人家,并不是纯正的满清血统。

在他继位后,身世血统更是成为所有人口中的禁忌,是不能提及的话题。

民间百姓话术乾隆辖制不了,但是皇宫是他的领地,任何人都不能提及他的“逆鳞”。

但有一个人偏偏那么做了,就是弘瞻。

在乾隆一次问安时,皇太后说到弘瞻对他的称呼是“汉阿哥”。

皇帝非常生气,但弘瞻当时才仅有三岁不谙世事,于是他将这些罪责全部归结于弘瞻身边的总管太监王自立身上,不仅狠狠训斥一顿,还将其贬职调离弘瞻身边。

又一次乾隆去向皇太后问安,正当他请安结束想要入座时,发现自己经常坐的位置被早到的弘瞻占了。

而弘瞻也丝毫没有让位的意思,一直在和弘昼嘻嘻哈哈的聊天说话,视他于无物。

往小处说是不敬兄长,往大了说就是在目无皇帝,藐视皇权。

乾隆十分生气,但他不愿自己也走上这条残害手足的道路,被人说道。

于是此事不了了之,乾隆轻拿轻放,没有再去追究弘瞻的失礼。

但乾隆一次次的宽容不但没有让弘瞻见好就收,反而变本加厉。

敛财成性,贪得无厌

弘瞻喜好积聚钱财,不仅吝啬成性,而且贪得无厌。

雍正皇帝有一个十分信任的弟弟是果亲王允礼,允礼家财丰厚但是子嗣稀薄。

他只有一个儿子而且还只活了6个月就不幸夭折,乾隆担心这位允礼叔叔后继无人,便主张将弘瞻过继给他,以承香火。

于是允礼过世后,年仅6岁的弘瞻便继承了他的王位和家产。

小小年纪就有了现成的王爵和财富,每年的收入都达到上万两。

按理说面对着如此丰厚的家底,弘瞻应当知足了,但他却始终觉得自己的钱财不够多,还要想方设法去敛财。

有一次,弘瞻看到地方煤窑的生意十分兴隆,产出的煤矿成色十分要好,便动了心思想要据为己有。

可是煤窑是别人的私产,哪怕因犯事充公了也只会落到皇帝手中,与自己无关。

弘瞻不甘心,于是便派人强买强卖,还以极低的价格将煤矿收购。

原本煤窑的老板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他没有办法和皇亲贵胄抗衡。

弘瞻不仅对私人产业强取豪夺,对上官差也同样蛮横无理,他每去一个地方都派遣当地的官差买刺绣古玩,买完了还要仗着自己“御弟”的身份“吃霸王餐”,根本不照价给钱。

当官也不容易,仅有的俸禄还要被上司敲诈一部分,还无处伸冤。

一件一件都是在乾隆生气的边缘来回越线试探。

弘瞻母亲五十岁过寿时,他也十分吝啬,毫无皇家风范。

在邻近弘瞻母亲生日时,皇太后曾再三叮嘱弘瞻要好好准备给她庆贺一番,讨老人家的欢心。

可弘瞻却不以为意,甚至丝毫没有给亲生母亲贺寿的准备。

这个消息传回宫里让皇太后很不高兴,皇太后屡次诘问,弘瞻却将责任全部推脱到乾隆身上。

他直言自己的母亲是雍正皇帝的嫔妃,于情于理她是太妃,也是乾隆的长辈。

既然是长辈过生日,自然一应准备都是乾隆来做,甚至他这个做儿子,也应当得到皇帝的赏赐。

现在既然皇帝没有下旨让众人给太妃过生日,弘瞻自己也不敢越俎代庖。

如果大张旗鼓给自己母亲过生日,他认为就是在和皇帝“斗富”。

这一番强盗言论属实是惹恼了乾隆。

弘瞻作为太妃的亲生儿子,自己又拥有非常丰厚的资产,那在母亲过生日的时候就应该为自己母亲祝寿,略表孝心,这是为人子的本分和责任,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情。

现在却是反过来,弘瞻待自己的母妃都万分刻薄,十分吝啬,甚至还希望自己能向母亲索取一些东西。

祖训有言,“太妃在五十岁之前不得与其他皇子相见”。

乾隆谨遵祖训办事,如果等到太妃六十大寿,他定是会隆重的加赐庆贺。

弘瞻不仅罔顾亲情,还借着祖训来挑刺,这让乾隆更加气愤。

泥人尚且还有三分脾性,更何况是万人之上权力正中央的帝王。

乾隆自认为待这个亲弟弟已经足够仁义,可弘瞻始终不知悔改,种种不满积压在皇帝心里,爆发的那一天就是弘瞻失去圣心的那天。

救火来迟,嬉笑怒骂

乾隆年间,圆明园经前面几位皇帝在世时的翻修和扩建,规模空前。

园内的殿宇金碧辉煌、壮观宏伟,亭台楼榭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古典雅致。

因此乾隆经常在圆明园内居住,并在其中举行朝会处理相关政务。

但伴随着居住的时间越来越长,乾隆也发现了风景秀丽下掩藏的危机。

殿宇多是用木质结构搭建,防火性能非常差,一旦有人恶意放火,整个园子都会受到牵连。

于是,乾隆为了防范火情的发生,从八旗中调了大批年轻力壮的青年子弟值班巡逻,一旦发生火灾,便要及时补救。

当时乾隆还颁发另一条规定:皇宫或者御园失火,当朝文武百官和宗室子弟要迅速赶往火场救火,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怠慢,否则给予重惩。

在乾隆二十八年,千防万防之下圆明园九洲清宴殿还是发生了火灾。

当时住在园中的乾隆得知火情,立刻赶到了火灾现场指挥救火。

皇帝都以身作则,很快宫内留守的官员、禁卫护军、甚至居住在宫外的宗室子弟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齐心协力一起救火。

尽管当时救火设施简陋,帮忙救火的人手也并不充足,面对着火光冲天的清宴殿,大家难免有些手忙脚乱。

但好在众人团结协作,一波又一波人前仆后继,汲取前湖之水,最终将大火扑灭。

大火被及时扑灭,九州清宴殿内只有局部的一些建筑和内部设施被焚烧损毁,好在周围其他的殿宇没有被牵连,逃过一劫。

清宴殿内许多价值连城的陈设被付之一炬,乾隆觉得十分可惜。

但这场火也让他看到了当朝百官和诸位宗室子弟不顾个人安危,拼命救火的衷心,这令他十分欣慰。

可乾隆的好心情在看到姗姗来迟的弘瞻时烟消云散,弘瞻骑马在卫兵的护送下慢悠悠的前来,神情闲适不见半分焦急。

而弘瞻看到刚刚救完火,狼狈不堪的百官和宗室子弟们,哈哈大笑,丝毫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任何不妥之处。

又嬉皮笑脸与他们打招呼,好似御园着火与他毫不相干,于他只是个好笑的乐子。

弘瞻毫不在乎的神情尽数落入乾隆眼中,乾隆震怒。

他走到弘瞻面前,严词呵斥了他,可弘瞻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更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乾隆为了让他长长记性,回宫便颁发圣旨:“即日,圆明园九州清宴殿失火,弘瞻姗姗来迟,免去其郡王衔,降为贝勒。”

弘瞻的亲王宝印也被皇宫收回销毁,另外还被罚了一万两银子,搬离王府。

自此弘瞻在家闲居,闭门思过,不得再插手朝堂政事。

失了圣心的弘瞻手中的实权也尽数被乾隆收回,曾经门前车水马龙,如今已无人问津。

弘瞻尝到了被人排挤的滋味,为此闷闷不乐。

而乾隆铁了心想给他一个教训,自是对他十分冷淡。

在对未来看不清方向的迷惘与自己地位一朝被贬的恐慌,还有对无上皇权的害怕中,弘瞻逐渐开始逃避现实,而后精神失常。

后来他的病情愈发严重,乾隆闻讯这才后悔,毕竟弘瞻是他从小照顾大的,是不是给这个亲弟弟的惩罚过于重了,这才使他神思不属,久病成疾。

他来到北京孟端胡同探望弘瞻,弘瞻病中看到皇帝十分感动,于卧榻间还对乾隆叩首行礼。

乾隆见他认错已知悔改,心中念起以往的受阻情谊,也是唏嘘不已,“救火之时,朕对你稍加训责,你何必如此愧疚不安呢!朕已谕令内务府,从即日起,恢复你的郡王爵位。”

其中也有借恢复爵位一事为他冲喜,去一去病气。

弘瞻也再次跪拜皇帝:“谢主隆恩。”

这份来迟的圣恩对于将死之人来说,只是解开了困扰他这么久的心结,而不能作为良药医治他的重症。

时年,弘瞻31岁,他终于得到了乾隆的宽恕,内心自然不再挣扎,故而,乾隆皇帝前脚刚走,他便觉得自己马上可以死了,因为郁结已经消除。

年,弘瞻与世长辞,乾隆皇帝听闻他的死讯,十分伤心也非常后悔,将他追封为“果恭郡王”。

结语

弘瞻一生,权势地位财富唾手可得,可表面上的光鲜亮丽尊崇荣耀背后是权力倾轧,君臣有别。

天家无情,是帝王无法允许“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万人之上只能是万人之上,僭越了身份便是目无法纪,藐视皇权。

弘瞻言行无状,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的身份便在乾隆的底线边缘来回试探,所以哪怕是亲弟弟,既然觊觎中心的皇权,那便触犯了皇帝的忌讳。

当然,弘瞻也是被乾隆保护的太好,一路顺风顺水,所以他的骄傲自大才会让他在挫折中一蹶不振,难以接受身份转变带来的落差感。

不受风倾雨淋的温室环境固然令人羡慕,可温室终有一天抵挡不了狂风暴雨,当遮挡撤去,花朵只能在风雨中凋零。

参考文献:

司马宽.大学问:最令人惊叹的做人与用人绝道[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王铭珍.乾隆指挥救火王爷来迟被贬[J].中国消防,,(23):34.

董思谋编著.中国历代帝王传记清高宗乾隆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08.

中国紫禁城学会编;晋宏逵主编.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10辑[M].故宫出版社,.12.

李然编著.焦点人物丛书乾隆帝及其十全武功的谋臣战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01.

耿左车,邢宏伟,那凤英著.清西陵档案解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04.

菜馍双全著.闲说王府旧风流[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09.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