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是一位毁誉参半的帝王,他继位之后,历来有一种说法,说他谋父夺位,屠兄弑弟,他的大哥、二哥、三哥、八弟、九弟、十弟、十四弟等等,都曾遭到雍正的迫害,甚至遭遇不幸。
奇怪的是,只有一个弟弟最幸运,那就是十三弟允祥。雍正对这个弟弟可谓恩宠有加,最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意外封王。
康熙在世的时候,允祥还是一个白丁,可是在康熙去世的第二天,人承皇位的雍正便任命允祥为四位总理王大臣之一,同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在遭受十几年的冷落后,得到雍正如此厚待,这让允祥太感意外。
第二,雍正意外照顾允祥生母。
允祥的生母章佳氏出身低微,所以一直到康熙三十八年去世的时候,才被追封为“敏妃”。可是谁也没想到,在敏妃去世24年后,也就是雍正元年六月,雍正帝居然追封她为“敬敏皇贵妃”,一下子提到到了极限位置,这让允祥很是感动。
不仅如此,雍正帝还把敏妃的棺材从地下挖出来,重新按照皇贵妃的规制上漆装饰,然后堂而皇之地葬进康熙帝的地宫之中,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敏妃的身份一下子陡增,借此他儿子允祥的身价也一下子提上去了。
第三,意外赏赐墓地。
雍正五年,雍正帝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就是在清西陵自己的万年吉地旁边,为允祥也选择了一处“中吉之地”,作为将来的墓地赏赐给他。
允祥一听,大惊失色,他怎么敢接受这个赏赐呢?要知道,皇陵里从来不准皇子葬入,尤其是他已经成家分府,按大清祖制是绝对不可以葬入皇陵的。面对如此尴尬赏赐,允祥急中生智,他马上上书雍正帝,说自己早年已在涞水县境内选择了一块平善之地,请求皇上赐给他。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允祥派人前往那里勘察,并取回一些吉祥之土。允祥叫来家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居然拿起一块土放进嘴里吃了下去。允祥将此事上报雍正帝,雍正帝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将此地赐予允祥。
说完这些,我们不禁要问,雍正帝为什么要对允祥这么好呢?难道仅仅是帮助雍正帝夺位吗?
首先,允祥和雍正早年有生死之交。
康熙帝有九子夺嫡,雍正参与其中。康熙四十七年,允礽因事被废之后,康熙帝惩处了大部分皇子,可是之后康熙帝弄清了真相之后,绝大多数皇子都释放了,只有皇长子允褆、皇十三子允祥还在圈禁之中。
而且,终康熙一朝,允祥一直没有得到封爵,有专家考证,允祥是为了保护四哥雍正帝而牺牲了自己的前途,所以,雍正继位后非常感恩于他,要加倍偿还。
其次,允祥忠心办事,才能突出。
从雍正元年到雍正三年,允祥开始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处理康熙帝丧事,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参与西北军事的运筹,办理外国传教士事务,几乎一切朝中大事都由他来处理。
尤其是他主政的会考府,强力推进反腐败,极大地整顿了康熙晚年以来颓败的吏治。军事方面,雍正为了对准噶尔用兵,与雍正七年六月设立军需处(军机处的前身),允祥主事,他及时有效地保证了转运军事供应,不仅理财有方,而且调度得当。数以千万计的军需,概出于国库,没有向百姓摊派,雍正帝为此大为赞赏他的才能。
所以,雍正帝说自己离不开允祥:
“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
,同时赐予他“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匾以示嘉奖。
可惜的是,允祥身体羸弱,到雍正八年五月初四,允祥病故,年仅44岁。允祥死了,这使雍正帝悲痛万分,他作出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恢复允祥原名“胤祥”,而且是特颁圣旨。在这大清历史上只有一例。
这对患难与共的兄弟,谱写了大清史上一段君臣、兄弟感情至深的佳话,有力的回击了“无情最是帝王家”这句冷冰冰的古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