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有16个皇帝,有13个葬在了昌平区天寿山麓明十三陵。大家都知道,大明帝国朱元璋安葬在南京,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才定都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这么算来,还有14为皇帝,为何却是明十三陵呢?还有谁不在?为什么不在?遇到史上最忘恩负义的皇帝——朱祁镇。
这个人就是大明帝国的第七位皇帝——景泰帝朱祁珏,他也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被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他发明了皇贵妃的品级。”在他之后有了有名的万贵妃,而他立的皇贵妃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贵妃。
景泰皇帝朱祁珏的出身非常不光彩,生母吴氏原是汉王朱高煦府中的侍女。后来,明宣宗邂逅了吴氏,因吴氏罪人之身不能入宫为妃,明宣宗只能将其安置在紧挨着皇宫的一栋大宅院中,时不时来临幸一二,之后吴氏就怀孕,生下了朱祁珏。
明代是一个宦官乱政比较典型的朝代,明宣宗死后,朱祁珏的大哥朱祁镇继位为帝,称明英宗。明英宗顾念朱祁珏是他的兄弟,封朱祁珏为郕王。朱祁镇受宦官王振蛊惑御驾亲征,导致了“土木堡之变”,二十万明朝大军被也先的两万蒙古铁骑打得落花流水。
国不可一日无君,明英宗所立的皇太子还只是个两岁多的孩子,大臣们便请立郕王朱祁珏为帝,尊明英宗为太上皇。于谦凭一己之力打败了瓦剌,拯救了明朝。一年后,眼见俘虏皇帝并没有带来实际利益,于是瓦刺放朱祁镇回国瓦解明朝。朱祁镇回去后,等待他的是长达七年的“软禁”。
试想:谁会甘心权力被人夺走呢?比如宋高宗杀了岳飞,就是不愿意他迎回二帝。朱祁钰十分委屈地对大臣说:“朕当初只想好好地做个王爷,是你们把逼着朕当皇帝,现在又提出把哥哥接回来,你让朕如何是好?”于谦说道:“请皇上放心,您依旧是皇帝,这一点不会改变。”
这就是夺门之变的起因,朱祁钰如果跟赵构一样,英宗也就回不来了,说到底还是景泰皇帝仁慈念兄弟手足之情。不过他没有换来好的结果:自己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去世,没有继承人。当时自己又患了不治之症,,也许是天意。要不然,当时他完全有能力应付石亨,曹吉祥、徐友贞等人的复辟。
朱祁钰重用于谦,没有迁都金陵,使得大明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堪称一代明君。然而,他死后却不能葬入皇陵,原因只有3个字——不够狠。明英宗复辟一个月以后,朱祁钰死去,被以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为明朝迁都后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入皇陵的皇帝。朱祁镇命好,遇到了仁慈的代宗朱祁钰,不像宋徽宗命惨!不过朱祁镇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
只是朱祁钰生不逢时而已,论起当皇帝,他并不比明英宗差。在位期间,所颁布的政令,都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但是对权力把控方面,朱祁珏就有些差强人意了。他废掉了朱见深,却留下了朱祁镇,明英宗怎能原谅他?后来明宪宗感念朱祁钰的功绩,又为其恢复了帝号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其实,夺门之变,没有意义,因为按照古代的继承法,朱祁镇完全可以等到朱祁钰去世后继位。复辟后,朱祁镇还好了伤疤忘了痛,竟然重用当年怂恿他御驾亲征的宦官曹吉祥,并杀掉了刚直不阿的于谦。虽然有史学家说:他那么做是为了其子明宪宗朱见深,而大开杀戒,然后让朱见深平反。比如,于谦死后,石亨等人都被处死,说明朱祁镇不昏庸。
被囚禁瓦刺的时候,太监喜宁反了水,几次都差点置他于死地。可朱祁镇绝,骗瓦刺说自己给大明写亲笔信割地赔偿,条件只有一个:叫喜宁去送信。就这样除掉了汉奸。他和皇后称得上中国历史上一对模范夫妻,被俘后,钱皇后不惜用所有钱财去赎他。为了说服朝臣迎回英宗,她以死相争,朱祁镇被回来后,两人被幽禁南宫。朱祁镇也专情,对钱皇后依旧礼遇有加,别说是皇帝,就是今天那些一夜暴富的款爷们,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朱见深另外,他在位时规定全国百姓,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政府每年发放粮食钱帛,九十岁以上的加倍供给。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可免服官府差役。这大概是算得上世界上最早的“国家福利政策”了。朱祁镇聪明不假,可那都是小聪明,善良也不假,可也都是小恩惠,真正可以让国家富强的大智慧,他是最欠缺的。
很多人问小编:明英宗是俘虏,为何却能是座上宾,而不是宋徽宗一样的阶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