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决定携带光绪皇帝出逃,在出逃之前,慈禧太后想起来还有人没有处置,那就是珍妃。她以“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受污辱”为由,命珍妃投井。太监崔玉贵奉命到冷宫将珍妃带进来,珍妃一到大殿里就开始叩头,道吉祥之后,就一直跪在地上,低头听训。屋子里静得掉地上一根针都能听得清楚。慈禧太后瞥了珍妃一眼,直截了当地说:“洋人要打进城里来了。外头乱糟糟,谁也保不定怎么样,万一你受到了污辱,那就丢尽了皇家的脸,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应当明白。”慈禧说完这话,下巴扬着,静等回话。
珍妃愣了一下答道:“我明白,不曾给祖宗丢人。”太后说:“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珍妃说您可以避一避,我可以留皇上坐镇京师,维持大局。”听完这几句话慈禧马上把脸一翻,大声呵斥说:“你死到临头,还敢胡说?”珍妃说:“我没有应死的罪!”慈禧说:“不管你有罪没罪,也得死!”珍妃说:“我要见皇上一面。皇上没让我死!”太后说:“皇上也救不了你。来人哪!把她扔到井里头去。”就这样,珍妃被推到贞顺门内的井里。珍妃自始至终嚷着要见皇上,最后大声喊:“皇上,来世再报恩啦!”
珍妃太监崔玉贵把珍妃夹在腰间,来到八宝琉璃井。珍妃死死抓住玉石栏杆,没办法,崔玉贵只好把她架到秃井边,使足力气头朝下扔了下去。崔玉贵怕珍妃上来,又找了块石头扔了下去。年仅25岁的珍妃,就这样草草地香消玉殒了。办完珍妃的事,慈禧太后化装成老妇人,带着众人出了贞顺门,逃亡至西安。
珍妃是光绪皇帝最喜欢的宠妃,而当年选她入宫的人却是慈禧太后。那么,慈禧为何不带她一起逃离,而执意要在离京之时,把她置之死地?珍妃与慈禧之间有着怎样的矛盾呢?这一切,还得从珍妃入宫开始说起。
年1月8日,紫禁城体和殿里一片喜庆。原来这天是光绪帝选后妃的大喜日子,当时皇帝选拔妃子,要在全大清国层层把关,能够带到光绪面前的只有60多位,并且从这60多位里,选出一后两妃。光绪拿着玉如意,犹豫不决。因为玉如意递到谁手里,谁就是皇后,在这些人中,光绪皇帝一眼就看中了珍妃,谁知当光绪走到珍妃面前时,慈禧喊了一声皇帝。就在此时,熟知慈禧意图的李莲英走过去,扶住光绪,将他一直搀到一个丑女的面前把玉如意交到了她手里。这个丑女不是别人,正是慈禧亲弟弟都统桂祥的女儿隆裕,于是隆裕就成了光绪的皇后。慈禧太后之所以选择自己的亲侄女当皇后,就是为了通过隆裕控制光绪皇帝的一举一动。
光绪帝和珍妃而当初,为了能让珍妃当上皇后,珍妃、瑾妃的父亲礼部左侍郎长叙花了很多钱贿赂慈禧跟前的红人李莲英。可李莲英很清楚老佛爷的意思,准皇后只能是隆裕。于是他只能在选妃过程中做些手脚,并想办法让珍妃的姐姐也成为妃子。李莲英打算用两个妃子换皇后,好对珍妃家有个交代。于是,姐姐被封为瑾嫔,妹妹被封为珍嫔。
封妃时她们还未成年,放在平常百姓家里这应该是一件大喜事,因为在那个年代,这一举意味着整个家族一下子就成了皇亲国戚而享殊恩。而在他家,对两姐妹封妃这件事却像办丧事一样。
虽然珍妃的父亲极其想让女儿飞上枝头做凤凰,但是珍妃的母亲却死活不同意两个女儿进宫。她深知慈禧的狠毒性格,又十分了解自己的女儿性格刚强,因此心中为女儿的前景担忧,不知女儿能否在宫中平安度过此生。但皇命不可违,她的心情十分沉重。珍妃和瑾妃上轿离家那天,珍妃的母亲在八仙桌旁吸水烟。两个女儿跪在母亲前含泪告别:“额娘,我们走了。”而母亲却伸手打了两个女儿一人一个巴掌,说:“只当我这辈子没生你们两个女儿。”说完便转身回到里屋痛哭,并且一整天都没再出来,也没吃东西。
没想到进宫后的珍妃,由于生性单纯活泼,略通西学,喜欢新生事物,经常与光绪皇帝的想法不谋而合,深得光绪的宠爱。她千方百计地温存体贴关爱光绪帝,竭尽一切使自己的夫君感到温馨和快乐,她也了解光绪帝受制于慈禧太后处境的艰难、内心的苦楚,对他非常理解和同情。
其实慈禧并非一开始就讨厌珍妃,在入宫之初,珍妃活泼好动,精灵聪明,很得慈禧喜欢。慈禧觉得珍妃很像年轻时候的自己。她知道珍妃喜欢画画,还专门请人教珍妃画画,外出游玩或是看戏,她都喜欢带着珍妃。谁知,这时珍妃的一些举动渐渐与慈禧太后格格不入。
光绪帝几乎每天都召幸珍嫔,隔三四天还到珍嫔的景仁宫去一次。有时光绪帝放着肩舆、轿子不坐,与珍嫔有说有笑地携手而行,犹如民间的一对恩爱夫妻。
可没想到,光绪与珍妃产生了爱情,日渐冷落慈禧的亲侄女隆裕皇后,慈禧想要通过隆裕控制光绪的目的似乎要落空了,这让慈禧十分不悦。
隆裕皇后由于珍妃性格外向,几乎放诞不羁,她不仅对西洋玩意儿好奇,还经常穿着西洋时装在宫中招摇,违反宫禁。有一次,珍妃竟然穿着龙袍去唱戏。在当时的环境中,这都不是个人爱好与兴趣的事,而是严重违反礼制的行为。慈禧太后得知后把她叫来训斥。
谁知,思想新潮的珍妃却没有因此收敛。由于珍妃在十几岁时迷上了照相术,照相术于清朝晚期传入中国,慈禧就认为照相能摄去人的魂魄,伤神损寿。但珍妃并不理会,她托人买来照相机,不仅在自己的寝宫景仁宫拍照,甚至在皇帝的养心殿“不拘姿势,任意装束”的拍照,可谓花样翻新。堂堂皇帝的妃子竟然如此荒唐,慈禧太后得知后把珍妃找来掌嘴,狠狠地处罚了她。可即便受了刑,珍妃却没有因此收敛,甚至做出了更加“荒唐”的事。
这天,宫中密探来报,一个姓戴的太监经常出入东华门外的一个照相馆。慈禧太后派人一查,竟然得知此事是珍妃所为,让个小宦官开照相馆,给人拍照。慈禧听后勃然大怒,认为珍妃此举犯了宫中的大忌,于是下令查封照相馆,把姓戴的太监当场杖毙,并鞭打了珍妃,珍妃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再次受到了惩罚。率真的珍妃第一次对慈禧产生了怨恨,也为被慈禧控制的光绪皇帝感到深深的悲哀,于是产生了更加厌烦的情绪。随后没多久,珍妃又因为一次出格行为差点让自己丧命。
慈禧太后清宫有制,皇后每年例银不过千两,递减至妃这一级别,每年仅两三百两。珍妃从小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每年二三百两还不够她赏赐下人的呢,于是她居然想出了一个为礼法所不容的“生财之道”——卖官赚钱。珍妃卖上海道一职给鲁伯阳。珍妃挣了四万两白银,没想到对方出了问题,自己也被人赃俱获。光绪二十年,珍妃又将四川盐法道的官帽卖给了玉铭。当光绪帝召见玉铭时,发现这个人居然是个文盲。于是,珍妃卖官案被曝出,涉及其堂兄以及宫中太监多人。
这种内外勾结卖官鬻爵,都是历朝历代的大忌。东窗事发后,慈禧勃然大怒,将珍妃和瑾妃姐妹进行“降级处理”,降为贵人。不仅如此,据清宫档案记载,珍妃在十月二十八日这天还遭受了褫衣廷杖之刑,也就是扒去衣服打屁股。这一刑罚主要针对朝中大臣,在此之前还没有对嫔妃施刑的先例。也就是说,珍妃是清朝历史上唯一被使用此刑的后妃。
其实,珍妃本可以免受褫衣廷杖之刑,谁知慈禧在质询珍妃时,珍妃仗着有光绪撑腰,言语顶撞慈禧,一怒之下的慈禧对珍妃用了带有羞辱性的责罚方式。此时,受了奇耻大辱的珍妃,恨极了慈禧太后,于是她决定支持光绪皇帝夺权。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下,试图维新政治富国强兵。在与光绪帝相处一段时间后,珍妃发现光绪帝不是甘当傀儡的人,他也希望能够励精图治,治国安民。只是由于长期受慈禧的压制,手中无权,壮志难酬。珍妃坚决支持皇帝变法,甚至成了“帝党”的重要成员,为皇帝出谋献策,尤其在精神上给光绪帝以巨大的支持。特别是在变法后期最困难的时刻,身居九重宫禁的光绪帝,身边只有珍妃一个知己,珍妃成了他精神的支柱。
光绪皇帝而在慈禧太后看来,珍妃的这些行为是对自己的公然挑衅。她最担心的就是珍妃的政治野心,以及她干预朝政,险些威胁到了自己的权力。这一点,也是慈禧太后最不能容忍的。于是,这次事件为珍妃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幽禁,珍妃受到牵连,再次被施以褫衣廷杖,并幽闭于钟粹宫后的一间小屋内,只留一扇窗户,每日饭食皆由宫人从一个小洞送入,吃的也是下人的饭食,一天只允许上一次厕所。每到节假日,还要跪着接受宫人训诫。
直到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单独软禁的光绪皇帝逃往西安。这一天,也成了珍妃生命的最后一天。《清列朝后妃传稿》记录:“妃有宠于帝,光绪二十六年各国师入京师,帝西狩,妃仓猝不能从,于宫中殉焉。”
就这样,年仅25岁的珍妃,命丧于紫禁城的深井之中,而多数人对珍妃的了解,也就到投井而死为止。既然投井投的是紫禁城的井,珍妃的墓为何又去了清西陵呢?
珍妃井原来,珍妃死后一年多的时间,遗体一直沉在井内。1年春,清廷与八国联军媾和,慈禧、光绪等准备还朝,这时,慈禧却天天做着珍妃要来取她命的噩梦,梦中珍妃浑身水湿,遍体血迹,化为厉鬼向她索命。
为了摆脱噩梦,回到宫中后,慈禧立刻命珍妃家人将珍妃尸骨打捞出来。由于长时间被浸泡,尸体已经严重变形,珍妃的腿变形弯曲,珍妃的哥哥含泪把她蜷曲的腿勉强捋直,草草收殓,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的宫女墓地。据打捞的人讲,尸体面目浮肿,已经辨认不出五官了。
课代表认为,打捞珍妃的真实原因,其实是当时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慈禧在很多方面表现出革旧鼎新的新姿态,为了缓和国内外的舆论,掩盖老太后的残暴,所以给珍妃恢复了名誉,并企图以“贞烈殉节”的名义掩世人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