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苏杭,葬于北邙”,这句话并不是为了概括一个人一生的来处和归处,它实际上是对于北邙山埋葬有无数的人杰的简略描述。
北邙其实并不是现在的邙山,古书所记载的北邙是指狭义上的北邙。它位于洛阳的北方,东西横贯30公里。史书上记载邙山上树木郁郁葱葱,景色宜人,若是有人登高向南远望,伊洛两河以及龙门山的风景都讲尽收眼底;如果在傍晚登临邙山向山下远眺,可以看见洛阳城内万家灯火,玉壶光转,一片贵气扑面而来。所以在古代,站在邙山上向远方眺望所看到的洛阳城就成为洛阳的八大景观之一。
极致的景色一般都有上好的风水。信奉转生说法的达官显贵可是不少,于是邙山就成了这些人长眠的居所。根据有关数据显示,邙山陵墓群已经探明的帝陵包括东周时期的王墓8座,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统计下来,合计6代24帝。
不仅仅是皇帝,许多人杰也同样选择葬在北邙山。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的小舅子樊哙,“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圣杜甫,“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的张仪和苏秦,“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词帝李后主等,都是在生前就明确选择北邙山作为自己的墓地。
小小北邙,跟脚竟如此深厚,唐代诗人王建就曾感叹作诗写道:“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