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宁山的山顶,一直延伸到山脚下,那里红砖黄瓦,坐落着神秘古老的皇家帝陵——清西陵。
寻常日子里,清西陵是巧夺天工的古建筑,是地上葱葱郁郁的松林和地下清冷壮观的陵寝。当飞雪落下,便全然不同了。白雪古楼,青松苍劲,让人沉醉,仅有的现代气息也被薄雪掩去,立足于此便恍若梦回大清。
降雪过后,清西陵披上素雅“银装”,古韵尽显。游人寥寥,皑皑白雪覆盖了红墙碧瓦,阳光下的屋檐不时滴落融化的雪水,散落在那古老的青石板上,将那无限的晶莹剔透降临在人间。游人在通往陵寝的路上留下串串脚印,体会着几百年前大清王朝的荣辱兴衰。
陵区内的残荷,以其残缺的身躯显示着生命的顽强。它们有的像倒挂的金钟,有的直立面对低头相偎,守望着威严的皇陵。残荷的枯败,蕴藏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神韵,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孕育着下一个奇迹的开始。
清西陵是我国最后一座帝王陵寝,也是我国当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群。这里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自雍正八年(年)首建泰陵,至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历经年。
冬日的景区,翠绿的松柏依然保持着高耸挺拔的英姿,红墙黄瓦的建筑在雪花的映照下更显古色与肃穆。雍正帝的陵寝泰陵是清西陵中的第一陵,是清西陵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雪中的泰陵依然庄严肃穆,它仿佛凝固了岁月,带人梦回大清。
在这里,你可以想象着“四爷”与影视剧里若曦、晴川、甄嬛等等的爱恨情仇,也可以实际了解这里葬着的世宗雍正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行走在泰陵及清西陵的其它地方,你会发现庄严巍峨的清西陵,经过一场白雪的点缀,会多几分柔和些许浪漫。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被一场雪覆盖的青松,依然高峻挺拔。雪落石牌坊之上,安静、肃穆、庄严,其静谧之美更加凸显。
陵区内各陵园共用祖山、石牌坊、大红门,周围均用风水围墙和火道、界桩围绕。陵寝布局有主有从,皇后陵和妃园寝均以本朝帝陵为中心,分建左右,自成一区,体现了附属关系,表明陪葬之意。各帝陵神道均与主陵神道相接,后陵神道与本朝帝陵神道相接,形成枝状的神道网络。这些特点是清代以前的历代皇陵所不具备的。整个清西陵陵区以清世宗雍正帝的泰陵为中心,西面分布着清仁宗昌陵和清宣宗慕陵,东面分布着清德宗崇陵、溥仪墓以及阿哥、公主园寝和永福寺等建筑。
清西陵的很多地方都有超乎规制之外的创意,比如雍正皇帝的泰陵大红门前那雄伟浩然的三架石牌坊,比如道光皇帝的慕陵香气馥郁的楠木大殿,又比如嘉庆昌陵的有“满堂宝玉”之称精美绝伦的紫花石墁地,还有孝和皇后昌西陵的神奇的回音石和回音壁,以及永福寺、行宫和亲王、公主园寝这些清陵建筑珍品的完好保存等等。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一场大雪落下,这里的一座座皇陵,仿佛一篇篇帝国的华章,穿越历史的清寒与我们温柔邂逅,向我们轻轻诉说着过往。雪中在清西陵漫步,树上的雪,淡淡的,簌簌的,轻轻的,随风舞动,就像是等待千年的精灵,迫不及待地纷纷扬扬飘落凡间。
静静听雪,品味的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轮美奂,感受的是“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的浪漫,一栋栋威严厚重的建筑变成了玉宇琼楼。不是水中月,犹似镜中花。
清西陵,这个山水组成的梦幻之地,无论山形地貌抑或气脉云势,都达到了风水学上要求的美好与吉祥。而镶嵌其中营造了近两个世纪的四百多个陵寝建筑,则最大限度地融入了人的精神,表达了崇高永恒又恢宏精美的皇权意象。
落雪无声,洗尽铅华。在飘洒的白雪中,石牌坊更加安静、肃穆、庄严。置身清西陵,只需“咔嚓”一声,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韵油然而出。
本文来源:保定文化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