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母到底是啥古代皇帝建造墓穴,为什么

白癜风的食疗 http://pf.39.net/bdfyy/bdfyw/141104/4509771.html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晋代郭璞的《葬书》,其中第一次详细解释道:“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而根据这条总结,历代封建王朝不断发展并补充,最后逐渐总结出:“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古人讲究死者为大,会认为先辈去世之后仍能感知现实彼岸的一切,以至于死者同样在另一个世界有着生前同样的生活。由此而来,“事生如事死”的丧葬习俗就大行其道。事实上,一些王公贵族早在健在之时,就会为自己谋求上等的风水宝地。而皇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为彰显生前的丰功伟绩,对陵墓地建造更是有过之而不及。

但在方士寻找上佳风水宝地过程中,特别是在修建帝王陵寝之时,尤其担心会挖见一种极为怪异的东西——石母。

什么是“石母”?不管是在官方史书,还是民间杂记,自古至今都流传着无数云波诡谲的传说,而修建帝王陵寝一挖见“石母”都会被认为是风水恶地。当然,此处所指的“石母”并非袁宏道在《嵩阳宫古》所载的那种先天有生殖缺陷的妇女——山中怪事知多少,石母生儿定有无。而是指“泉石”,所谓云贵川一带所言的“呇”,即涓涓细流的泉眼。

于此撇开玄又玄的风水之论,“石母”乃是伴生于地下水脉周边的石头。所以在修建帝王陵寝之时,一旦挖到“石母”,就意味着附近的地质并不稳定,根本不适合大兴土木。

一般皇家建筑的规模十分浩大,常常需要动用数万民夫,而很多皇帝在年暮之时追求长生不老,但在于事无补之下,他们就开始将目光投向死后的世界——陵寝。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其陵寝规模堪称中国历代皇帝之最。这项声势浩大的土木工程贯穿秦始皇一生,前后共39年,占地约有56平方千米。而如此庞大的工程却罕见地没有挖到“石母”,真乃大幸。但浩瀚的历史之中就有一位倒霉皇帝,陵寝眼见过半,都已经砸下海量的人力与物力,却意外挖出“石母”,只得停工再选地址。

而这倒霉皇帝就是大清王朝第8任皇帝——道光帝,他于年驾崩并葬于清西陵。其实按照乾隆皇帝设立的相关制度,他本该葬于清东陵,但他之所以违背祖训,实属无奈。

当初道光皇帝继位不久,便遵从乾隆皇帝的设立的制度,开始在清东陵勘探风水宝地。后来经过一番考察,最终定在清东陵宝华峪附近。为保证陵寝能够顺利建成,道光皇帝还委托两位亲王代为监造。要知道,道光皇帝在位期间的生活极为简朴,绝不轻易铺张浪费,但在陵寝之上他却斥以重资,可见王公贵族对死后的世界极为上心。

从风水勘探到正式开工动土,道光皇帝本人都非常关心。即使有两位亲王专门负责监督,但他仍不放心,有时甚至会亲自前往施工现场查看进度。于是就在悉心关照之下,东陵宝华峪在6年后终于落成。尔后,道光帝便下令将原配妻子葬入其中,但时日不久,护墓人突然禀报陵墓出现渗水的痕迹。

道光皇帝听闻之后,就连忙派心腹前去查验,果然发现皇陵与地下水脉极为接近,如果以后将灵柩安放其中,肯定会被水流损失殆尽。无奈之下,道光皇帝只得将孝穆成皇后改葬另外之处。

帝王陵寝乃是皇家的重要门面,如今出现重大工程失误,道光皇帝自然要下令严查。原来在动工之初,东陵就曾挖出过“石母”,但两位亲王听到报告之后却不以为意,觉得“石母”只是一块总普通石头而已,并不意味着附近有地下水脉。于是他们也就没有向道光皇帝汇报此事,便强令东陵继续开工,而就是因为他们的疏忽,才导致上百万两白银的东陵弃之无用。

道光皇帝一生视钱如命,得知巨资如泥牛入海,他当即就严惩相关施工人员。而两位亲王由此被削为郡王,其他官员则全部免职。在接下来的皇陵选址过程之中,又在东陵附近发现两三处风水宝地,但道光皇帝都不满意,最后只得将陵寝修在西陵。而前后两座陵寝远超预算,最终让道光帝成为清朝丧葬花费最高的皇帝。

所谓人死如灯灭,焉知生,何问死?再高贵的帝王到最后也不是一抷黄土,尽管陵寝修得雄伟壮阔,其实又有什么用呢?

参考资料:

《葬书》

《嵩阳宫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