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祥获宠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一言以蔽之绝对忠

雍正一朝,最受宠的诸王大臣中,十三爷允祥当排第一无可争议。雍正称允祥是“宇宙之全人”,“古往今来第一贤明之王”。雍正的这些评价固然有些夸大,但他对允祥的信任宠爱绝对是发自内心的。那么允祥为何受到雍正如此器重呢?或许有人会认为,允祥在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中,力挺四哥胤禛,因此雍正继位后给予允祥以回报。这种看法并不十分准确,应该说允祥真正获宠的原因,是他的辅佐之功以及自身的高贵品格。古话说得好,同患难易,共富贵难。历史上兔死狗烹的悲剧不胜枚举,以雍正狠毒的性格,允祥若不是自身过硬,仅凭他拥护胤禛上位这一条恐怕是难以长久的。允祥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懂得为人臣、为人弟之道,处处以雍正为中心,绝对忠诚,即所谓的谦抑之道。其一,心中只有雍正雍正继位后,大范围推行密折制度,各级官员呈上来的密折只有雍正一人能看,但工作量十分巨大。雍正三年以后,雍正赋予了允祥可以拆阅密折的大权。允祥是和硕怡亲王,又是雍正之下独一无二权力最大的人,管理的事务几乎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雍正为了减负,让官员呈上来的密折都送到允祥手里,由他转奏,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且,官员有些事情直接向雍正汇报不合适、不方便,雍正也允许他们向允祥汇报,然后形成意见再转奏。可以想象,如果允祥没有绝对的忠诚,以雍正多疑的性格,是万万不会这么做的。雍正在起居注中有这样一段话:“王之年齿小朕八岁,不但赖王襄赞朕躬,且望王辅弼于将来,为擎天之柱石,立周公之事业,使我国家受无疆之福。此实朕之本怀。”意思是说,允祥比雍正小八岁,他不但要辅佐自己,而且会把将来的继承人也托付给允祥,期待允祥像周公辅成王一样。其二,行事谨慎从中调和雍正继位后,对那些政敌们采取了高压政策,很多官员受到无辜牵连。允祥事处其中,不仅要照顾到雍正的想法,维护他的权威。同时又要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允祥夹中间左右为难,尤其是雍正对兄弟们实施打击的时候,允祥的压力十分巨大。毕竟都是兄弟,他不愿看到皇室内部的萧墙之祸,内心的煎熬可以想见。允祥采取的是极力维护宗室的做法,但同时又不去违背雍正的圣意。即不落井下石,做手足相残的帮凶,又能做到让雍正满意,可以说允祥的分寸拿捏得很准。允祥的高明之处,还在于能调和雍正与百官之间的矛盾。比如在追查亏空的时候,允祥一方面查核各省亏空的具体数额,严格按照雍正的旨意行事,同时又对那些无辜受害的官员,采取保护的手段,这让雍正和百官之间有了一道缓冲线,不至于发生重大的冲突。其三,推让名利不做非分之想雍正继位后,对允祥可以说是恩宠备至,在京城赐给允祥王府,在圆明园内又赐给交辉园,都与皇帝的居所紧邻。雍正元年十一月,雍正考虑到允祥在康熙时,几乎没有参与任何国家事务,因此家计空乏,而任总理事务大臣以来,功劳巨大。于是按照他们兄弟分封之例,赐给允祥白银二十三万两。但允祥对这个恩赐几次推辞,经雍正的再三劝谕,后来仅受十三万两。而且雍正又按康熙时期的裕亲王例,让他支官物六年,允祥再次推辞,雍正不得已,准其所请。雍正为康熙服丧期满,四位总理大臣也完成了他们三年的使命。在论功行赏时,额外赏赐允祥一郡王衔,在他的儿子挑选一人承袭。但允祥再一次固辞,雍正无奈之下,不得已收回成命。雍正七年十月,雍正下旨增加允祥的仪仗护卫,允祥几次上奏推辞,情词恳切。雍正继位后不久,便让允祥负责他的万年吉地,后来在易县选定清西陵首陵——泰陵。在距泰陵不远的地方,有一块风水宝地,雍正便想将这块宝地赏给允祥。要知道,这块宝地位于泰陵之内。按照清代的丧葬制度,只有帝后妃嫔能够葬在皇陵之中,其他皇子是没有这个资格的。雍正此举无疑是违背祖制,允祥对此不敢接受,上奏力辞,雍正无奈之下只能把这件事暂时搁置下来。允祥生怕雍正旧事重提,便在六十里外的涞水县境内,为自己选定了一块吉地,并希望雍正赐给他,这个时候允祥已经得病。雍正不得已准其所请,允祥得旨后,喜极而泣,数日后,护卫呈送土色,允祥取出一块,捧而吞之。允祥作为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见证者,经历了太多的腥风血雨,更了解雍正的为人和性格。深知君臣有别,不可有任何非分之想,只有对雍正绝对忠诚,才是唯一的出路,至于他于雍正的私人感情到底有多深,这个就无法推测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7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