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画民间爱好者王亚男用一支钢笔画出保定

钢笔画属于独立的画种,是一种具有独特美感且十分有趣的绘画形式。在古城保定,就有这么一个热衷钢笔画的民间爱好者,他用2年时间搜集整理素材,走遍保定每一处现存古迹,通过画笔挖掘古城尘封已久的陈年档案,绘制出一批反映老保定风情风貌的钢笔画,涵盖了历史建筑、乡土建筑、历史遗迹,民风民俗等内容。古城保定的历史渊源,城市变迁乃至平民生活,通过他手中的钢笔跃然纸上,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创作钢笔画源于兴趣

风格典雅的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古庙高塔,藤萝翠竹,相互点缀其间。记者眼前看到的,不是名胜古迹的照片,而是一幅幅线条刚劲流畅,黑白对比强烈的钢笔画。精细入微的刻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些画的作者,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翁:王亚男。

王亚男今年46岁,是保定市邮政局的一名普通职工。工作上,他与绘画毫无交集。上学时,学得也不是美术专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民间绘画爱好者,却用2年时间走遍了保定每一处现存古迹,又花费大量时间搜集整理素材,用钢笔绘制出一批反映老保定风情风貌的图画,涵盖了历史建筑、乡土建筑、历史遗迹、民风民俗等内容。

“我从小就喜欢绘画,那时候很喜欢看小人书,也就是连环画。看到喜欢的角色,就用铅笔临摹着画出来,不过都是瞎画,哈哈。”一见面,热情外向的王亚男就带着爽朗的笑容向记者介绍起自己。

绘画的爱好,从小时候一直持续到工作后。年,王亚男心想,既然绘画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兴趣,为什么不系统的学习一下来提升水平呢?于是,当年他去北京报了一个民间美术学习班,从此每个月去北京上一天课,就这么坚持了好几年。

“绘画需要靠长期的积累,水平的成长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王亚男说,年的时候,通过学习,他掌握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但是,钢笔画速写还是自己的一个短板。“越是短板就越需要提高,于是那一年我就开始下功夫练习钢笔画,没想到越画越觉得有意思。”就这样,一支钢笔,一个速写本,成了王亚男常年带在身边的东西。一旦有空闲的时间,就拿出来画几笔。外出游玩的时候,走到哪里看景色不错,直接席地而坐用钢笔画下来。

担心历史文化断层,决心用钢笔画出家乡

“我是土生土长的保定人,我爱这座城市的草木,更爱淳朴的保定人。作为一名绘画爱好者,很早就有一种冲动就是利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家乡的景物,但是,由于当时绘画水平不高,对家乡历史了解得不够深人而未能如愿。”王亚男语气沉重的说,近年来,随着城市大开发步伐的加快,保定的一些老建筑被拆掉,一些历史街区被改变,甚至一些著名的古建筑被改建开发得不伦不类,一此历代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濒临消亡。

这些宝贵的文化遗存一旦消失或者损毁,将永远不会再现;即使进行复原重建,也不过是一处复制品而已,其中蕴含的大量历史信息将不复存在,这让热爱家乡的王亚男非常担忧。

▲大慈阁

“近几年,我有幸结识了几位酷爱保定,了解保定历史文化的老专家。他们不顾年迈体弱,查史料、走千家、实地勘查、撰稿研究,多渠道抢救即将消失的文化,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王亚男说,假如历史文化仅仅依靠这些老人去坚守和保护,而没有年青人的传承,那么将来随着这些老者的故去,历史文化将面临断层的危险。“所以,我下定决心用钢笔画出家乡,用这种形式把古城保定的风情古韵和历史文化留存下来。”

▲古莲花池

▲钟楼

就这样,从年开始,利用工作外的业余时间,王亚男开始搜集整理素材,参考各种文献、县志,查阅历史资料,咨询有关知情人士···每到周末休息的时候,王亚男一大早就出门写生。将近2年的时间,他走遍了保定现存的古迹,风吹日晒,不曾放弃。一边参考资料,一边现场走访,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大慈阁、清西陵、药王庙···一幅幅保定著名的历史建筑和遗迹跃然纸上,甚至连奎楼应宿、横翠朝晖、东皋春雨等早已不复存在的“上谷八景”都画了出来。

▲直隶总督署

▲清西陵

后来,为了把保定更多的特色和文化得以展现,王亚男又丰富创作内容,画出了花盆村、史家佐村、王家楼等一系列古村落和驴肉火烧、西河大鼓、徐水舞狮等一系列民风民俗之作。

▲上谷八景

年11月,王亚男将这些钢笔画整理成册,出版了《保定古韵》一书,幅钢笔画,将古城保定的历史渊源,城市变迁乃至平民生活都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

下一步计划画出老辈子的生活

“随着画册的出版,我感觉责任越来越重了。”王亚男说,他认为自己当务之急还是如何画出更多留存在世的古建筑和遗迹。说着他翻开《保定古韵》,指着唐县史家佐村那幅画说,“就像这个古宅,我第一次去画的时候还在,但是两个月后再去时,已经拆除了。一想到还有更多有特色建筑面临同样的处境,我就觉得非常急迫。”

“所以,我也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我们一起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出一份力。”王亚男的目光很坚定。

王亚男告诉记者,下一步他还计划把老辈子的生活场景画出来。“割麦子、推碾子、犁地、大锅饭、补铁匠、崩爆米花···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些记忆中的场景在逐渐的离我们远去,但那是几代人的回忆,是我们浓烈的乡愁。我想要把这些场景也用钢笔画的形式展现下来,让人们在画中感受过去,让现在的孩子也了解过去。”

(燕都融媒体记者李连成通讯员黄曦华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