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任曙林不锈时光
工厂组织春游去清西陵,大卡车拉去的,初夏了,迎风吹面,倒也风凉。那里游人不多,有些修整古建筑的农民,挑着担子上上下下,给我的感觉像是修了上百年。
这座建筑是隆恩殿,时值中午,地面的大理石反着强光,令人瞳孔缩小,抬眼望去正殿却是漆黑,瞬间我想到了大臣上朝时的心情。再一会儿,眼睛适应了,才看清汉白玉雕栏断损,木梁柱上的彩绘依旧,只是没有了色彩,两只精致的铜鼎在阳光下泛着幽幽的光芒。五月初的午后,这里非常安静,砖缝里的野草没有丝毫觉察有参观者的到来。我很想回到历史中,安安静静的寻看那时的故事,当然要穿上隐身衣,不能惊扰了故事中的人们,不然要是问我从哪儿里来,我怎么回答?况且他们不会说普通话吧,再开口几个文言词汇,我就尴尬了。
这是我在工厂的最后一次出游,从西陵回来不几天,我就去了新的单位。工作变了,喜爱摄影依旧,六月份我去了北京顺义的农村。
北京的二环路就是过去城墙的位置,东西南北,出了哪个城门都是乡下,麦浪翻滚,绿树掩映下的村庄。这是几十年前,现在出了八环也见不到田园般的农村。七十年代末,我们追随狄源沧先生到乡村转悠,感觉出了东直门不远就是泥土的芬芳。这张照片是顺义县北小营公社的东釜村,一片水塘,倒影迷人,远处的庄稼扑面而来。放到现在,估计围起来就可以收门票。都市里空气不够呼吸,到了周末大家逃往乡村,起码也要十环以外了。
现在看清西陵,总是有乡下的味道,现在看那片水塘,到处弥漫着乡下的泥土气息,难道说皇家园林与农村都属于一个时代?也就是说拍摄的影像里留下了他们身上看不见的东西。现在农村有了不少农家院,怎么看都不像是地里长出来的,花钱享受,吃喝走人,再怎么拍照片,看着也是伪乡村。农家院没有错,摄影不揉沙子,它可以记录下景物身上看不见的东西。
河北易县清西陵年5月
河北易县清西陵年5月
北京顺义东釜村年6月
原标题:《清东陵与水塘——老照片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