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清朝自年入关之后,历代皇帝同时也将自己去世之后的万年吉地选在了关内,就是我们现在位于遵化的清东陵和位于易县的清西陵。而鲜为人知的是,在东西二陵之中,又存在不少开创先例之事,引起无数人的好奇和深思。
那么今天就由史海君带领大家一起,以清东陵中的定东陵为例,为大家讲解定东陵之中的那些传说以及奥秘所在。
豪华逾制、等级最高的皇后陵
作为清朝三座皇家陵寝之一,清东陵不论从整体规模、体系布局等各方面,都是傲居榜首的。而在东陵之内,又以定东陵为整个清朝所有后陵之中最为豪华逾制、等级最高之地。
说到定东陵中所葬之人,也是我们非常熟知的,她们就是以垂帘听政闻名的慈安、慈禧两位皇太后。正因为入葬之人知名度非常高的缘故,所以就连她们的陵园也自带热点光环。最著名的,莫过于由两位太后的陵寝位置而引发的疑问:两座皇后陵,为何东太后葬在了西边,西太后却葬在了东边?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先从定东陵选址开始说起。
在清朝历代皇后之中,除了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降格葬在了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苏佳氏的地宫之内,其余的基本分为两种情况,要不就是单独建陵,要不就是与皇帝合葬,但定东陵却成为了例外。
年(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咸丰帝驾崩之后,时年6岁的载淳在顾命八大臣的辅佐下继位为帝,但很快八大臣的势力便被东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恭亲王奕、兵部侍郎胜保等人彻底铲除,史称“辛酉政变”,自此拉开了两宫太后的“垂帘听政”生涯。
八年选址,六年建陵
按照清朝祖制,与皇帝选取帝陵等同,皇后选取后陵也称之为“万年吉地”。年(同治元年),朝中派专人开始为二位太后筹划选取吉地的工作。虽然清朝历代以来,皇太后同时并立的现象在当时并非首例,但同时筹划二位太后的后陵却成为了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之事。
所以,为了能将这份差事办好,专事大臣和堪舆大师等人可谓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他们首先面临到的第一难题就是怎样建。按照当时的想法,主要分为“同陵同穴”、“同陵异穴”(定陵妃园寝升格为皇后陵,或者仿照景陵双妃园寝规制)和“异陵异穴”(一位皇太后一座后陵)三种方法,最终二位太后(慈禧主导,慈安随之)果断地排除了前两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三种。
怎样建的问题解决后,大臣面临的就是“在哪儿建”的第二重考验。由于当时咸丰帝的定陵还未修建完毕,外有太平天国和捻军等起义,所以在诸多压力之下朝廷并没有多余的精力考虑二位太后的吉地具体选址,所以选址的问题最终在年(同治五年)才开始正式提上议程。
在此,史海君先来为大家普及一下清朝后陵选址的一个基本要求,主要有两点。首先,作为皇帝的妻子,如果单独建陵未能祔葬帝陵地宫,那么关于单独建的后陵则必须要选在其夫帝陵的旁边,以示陪葬之意;其次,后陵的山水、脉系必须与帝陵同属一致,以示臣属之意。
左右护砂环绕,界水分明,堂局严密,唇气纡徐,内水宜出丁未方,立壬山丙向兼子午分金。前面平安岭为玉几案,案外金水大山为芙蓉帐,上吉之地。——普陀山地形堪舆
以上两条必备准则虽然看起来有理有据,但涉及到具体情况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在选址范围上,虽然两条准则的出现大大缩小了选址范围,从而节约了很多时间。但其在选址标准上的难度却大大提升,咸丰帝的定陵选在了平安峪,按照山水、脉系一致的说法,两位太后的后陵只能建在平安峪的东西两边,而恰恰是因为固定了范围,反而在选址上,受到了很大局限,因为并不是东陵之内所有的地方都满足“万年吉地”的标准。
左右护砂回环,界水分明,堂局整齐,唇毡平坦,内水宜出丁未方,立壬山丙向兼子午分金。前面平安岭为天财案,案外金水大山为芙蓉帐,上吉之地。——平顶山地势堪舆
堪舆大臣经过查看之后,发现平安峪(定陵)以西,以西大河为界,而西大河再以西,诸如成子峪等地,风水确属上乘,早年道光帝还曾看中赞为福地,但因涉及到神路被河隔断以致不能与孝陵相接而放弃(以世祖顺治帝为尊,后世子孙神路务必相通为准则),虽然作为后陵,神路不用和世祖皇帝的帝陵相连,但同理,此地亦不能实现神路与咸丰之定陵相通,而且在山水脉系上与平安峪也不一致,最终定陵以西因此废弃。
再说定陵以东,虽然没有河流阻隔,但相近四处,只有两处是现成可以进行进一步勘查的,便是平顶山和普陀山。年(同治六年),在恭亲王奕率领下,经过堪舆大臣的细致勘查之后,发现两地“护砂环绕,界水分明”、“护砂回环,堂局整齐”,与定陵神路相连、山水脉系一致,堪称“上吉之地”。
当然,光堪舆大臣说了是不够的,任性的慈禧还借着年清明节祭祀定陵之际,专门亲自考察了两个吉地,但见“地势雄秀、山川环抱”,二位太后果然很是欣喜,虽然她们并看不懂具体的山水脉系一说,反正看着壮观好看就行。选址定了,两地的名字也作出了相应的修改。慈禧的普陀山改为“普陀峪”、慈安的平顶山改为“普祥峪”,两陵从年七月二十九同时破土,到年六月二十二同时完工,集之前所有后陵之所长,历时6年建成了清朝豪华逾制、规格最高的后陵。
二后陵墓位置关系考究
因位处定陵之东,所以两座后陵统称为定东陵,中间仅以一条马槽沟相隔,东西并排而列,甚为壮观。但也正是如此,因两陵的位置而引发了开篇所提的疑问:为何东西太后的陵墓位置会恰恰相反?甚至为解答这个疑问,还延伸出更多“无厘头”的猜测,有说是西太后慈禧看中了东边的普陀山(普陀峪),然后略施赌局,以博弈的方式获胜得以从东太后慈安那里抢来的这块宝地;还有甚者,竟然说慈禧为了葬于普陀山,残忍毒杀了慈安。
其实这些传闻都是不足为据的,虽然在历史上,慈禧的过错十分多,但在最初选址一事上,她确实没有做过任何手脚。而之所以两人的陵墓位置与称谓相反,完全取决于古代兆葬制度的说法。
第一,东西太后之称谓由来。这点是针对以上疑问首先需要辨明的,之所以出现东、西太后的称谓,那完全是按照二人所居宫殿的位置而定。自康熙年间开始,便出现了十二宫(东西各六宫)的说法,到了咸丰同治时期,慈安居住于东六宫之中的钟粹宫,而慈禧居于西六宫之中的储秀宫和长春宫,这样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为了称呼的便捷化,慈安因此就被称为东太后,而慈禧也被称为了西太后。所以东西太后之称谓与二人的陵墓位置并无任何关联。
第二,受传统墓葬制度的影响。解决了称谓与陵墓位置关系的问题,那么两人的后陵之所以如此排列,是否确有说法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自顺治入主中原之后,满洲文化便开始渐渐融入汉族元素,其中自然也包括传承了几千年之久的兆葬制度。
根据祖制,每个祔葬之人葬地的具体位置与主葬之人葬位的距离远近,是由与主位的亲疏尊卑而定的。如果与主位之人较为亲近且较为尊贵者,自然其葬位会离主位近一些,而与之较疏远卑微者,同上反之。
史海君说:
虽然在咸丰去世之后,慈安慈禧得享两宫并尊之荣,但是在咸丰朝,二人还是有明显差别的。慈安早在咸丰继位之初就被封为了皇后,而当时的慈禧还只是进宫没多久的贵人,与慈安相差五级。即使在年因履得圣宠被升为了懿贵妃,但也还是差慈安两级,所以不论从出身还是位分等级上,慈禧在咸丰朝都是与慈安不能相提并论的。这也是为何慈安会被葬在离咸丰更近一点的普祥峪,而慈禧被葬在相对较远的普陀峪的真正原因。
当然,为了寻找心理平衡,慈禧最终还是做出将自己的陵墓全部翻新升级,在规制上做到了更胜一筹,这是后话。以上便是今日分享给大家的清朝历史趣闻,喜欢历史的朋友们,你们都明白了吗?
参考资料:
《陵寝易知》
《清文宗实录》、《清穆宗实录》
孟森《清史讲义》
赵尔巽《清史稿.文宗本纪》、《清史稿.宣宗本纪》、《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传一》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晓生”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