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的守卫如何据说内有八旗外有绿营,整

清东陵的守卫有多森严?清代的陵寝总共有三处,即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这里就以清东陵为例,具体来讲。

?清东陵官员的设置情况

清东陵首陵是顺治帝的孝陵。顺治帝入葬后,即康熙二年,开始在东陵设置管理陵寝的机构。礼部、工部和内务府派出官员,分别负责监督礼仪、修缮工程和管理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陵寝礼部”、“陵寝工部”和内务府的掌仪司。

礼部官员主要监视礼仪和祀享,工部官员则负责修缮工程。因此,工部官员隶属屯田司。康熙初年,东陵的官员设置不完善。总管大臣由东陵总管大臣担任,级别较高的官员则是特旨任命,具体的事务由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员负责处理。

东陵埋葬了五位皇帝和后妃,每个皇帝的陵寝和妃园寝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总管大臣的领导下,各陵还设有主管官员。

以顺治帝的孝陵为例,内务府设有掌关防郎中、员外郎、主事、尚茶正、尚膳正、内管领和副内管领各一人,笔帖式二人。礼部设有郎中、员外郎、读祝官和赞礼郎等官员,工部设有员外郎一人。

昭西陵的情况与孝陵类似,各陵内的官员配置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别。妃园寝的官员配置要简单一些,康熙帝景陵妃园寝的内务府只设有尚茶副、尚膳副和副管领,礼部设有读祝官、赞礼郎和笔帖式等官员。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东陵除了葬有皇帝和后妃以外,还埋葬了个别的皇子,比如乾隆帝和富察皇后所生的皇次子永琏。虽然永琏曾被乾隆帝密定为太子,但他在乾隆三年早早去世了。乾隆对这个皇子非常疼爱,他死后被追封为端慧皇太子,并在东陵内修建了陵寝,即端慧皇太子园寝。该园寝的官员配置与妃园寝相同。

?东陵武职官员以及守卫兵丁

以上是关于东陵的文官和武官配置情况的介绍。东陵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马兰关作为长城沿线的重要关隘,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在顺治年间,马兰官由马兰峪都司管理。

自建顺治帝孝陵以后,朝廷派遣了陈承明担任马兰关副将,负责管理东陵的守备任务。康熙时期,马兰关副将成为东陵的武官首长。为了加强对陵区的防护,雍正皇帝将马兰关副将晋升为总兵官。乾隆时期,东陵总管大臣的职务由马兰镇总兵官兼任,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清末。

马兰镇下辖八个营,共有位大小将官和名士兵。这支部队主要驻扎在陵区外围,全天候巡逻,严厉制止百姓在陵区内种地、放牧、砍柴、烧炭、开矿等行为,违者将受到严惩。

马兰镇总兵和西陵的泰宁镇总兵不仅负责守卫皇家陵寝,还负责巡逻和守卫当地。马兰镇属于直隶省的绿营部队,既要向皇帝负责,又受直隶总督的约束。

陵区内的守卫由另外的部队负责。以孝陵为例,设有总管、翼长、骁骑校等官兵,并设有马甲、催、防御等人员。各个陵寝的配置略有不同,但皇帝陵和皇后陵的配置是相同的,皇贵妃陵和妃园寝的配置相应减半。只有同治帝惠陵妃园寝没有设防卫官兵,因为同治帝的妃嫔数量较少。

综上所述,东陵的守卫人数约为七八百人,再加上马兰镇的绿营部队,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无论是内里还是外围,都可谓是固若金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