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晋北行之清西陵三

昌陵、昌西陵、慕陵三个陵区在一条游览线路上。从泰陵广场乘车第一站到昌陵,昌陵是嘉庆皇帝的陵墓,陵寝按泰陵规制修建,神道与泰陵主神道相接,方城比泰陵还要高大,遗憾的是,昌陵正在维修,只能在车上远观而不得入内。

继续前行到达昌西陵,这是嘉庆皇帝孝和睿皇后的陵墓。陵寝内没有方城、明楼,于方台之上直接建圆坟。它的规制相对简陋,规模也小。

但昌西陵有它的特色,一是隆恩殿内藻井彩绘为丹凤展翅,不同于其他后陵。二是隆恩殿后玉带河上三座跨桥,中间一座有栏板,左右两座各为无栏平板桥。三是宝顶后围墙为圆弧形,能产生奇特的回音效果,游人在东侧细语,西侧以耳贴墙便能听到。四是宝顶前神道中间嵌有回声石,游人在此发出声响,地下可将声音扩大数十倍发出来。回音壁和回声石是中国陵寝建筑中的孤品。

昌西陵宝顶及回音壁

昌西陵西侧是慕陵,它是道光帝的陵寝。道光皇帝破坏了昭穆之制葬于西陵,也简化了清代帝陵的规制,他的陵墓在清代所有帝陵中是最小的一座。慕陵撤掉了大牌楼,无神功圣德碑亭,无石像生,神道桥只有一路,玉带桥仅中路桥装有栏板,没有二柱门、方城、明楼和宝城,方台之上直接建圆坟,地宫刻意求简,规制仅与皇后等级相同。但低调难掩奢华,慕陵的亮点在隆恩殿。隆恩殿以及东西配殿所有木构件全部使用珍贵的金丝楠木,造价惊人。大殿不饰彩绘,以楠木本色示人,天花群板等均采用浮雕和透雕手法,雕刻出千条木龙,营造出多龙争水的场面,艺术价值与承德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不相上下。

慕陵隆恩殿天花板浮雕木龙

按祖制道光应葬于清东陵,他在东陵的陵墓修建过程中地宫透水,不得已放弃,在西陵重新选扯修建了一处新的陵墓,就是现在的慕陵。慕陵看似简约,实际上加上东陵废弃墓所花银两超出西陵任何一座帝陵。

慕陵金丝楠木隆恩殿

泰陵至慕陵途中经过多处皇家园林,巨木参天蔽日,使得整个陵区更加幽静肃穆。林中散落着多个守陵村,这里居住着守陵人的后代,他们恪守祖任,依旧为陵区的维护与建设贡献着力量。守陵村保留着许多满族的饮食习惯,京城许多失传的名吃,在这却能吃得到。

出于对逝者的尊重,进入西陵景区,自始至终没有拍照,没有高声言语。

一座帝陵,从选址到动工,无时不在维护皇家的尊严,无处不在显示帝王的天威,但荣耀的背后却是无数百姓血泪写就的凄苦民生。繁华终将落幕,眼前不禁浮现一个场景:一支万人组成的送葬队伍从紫禁城出发,浩浩荡荡向河北易县而来,他们将行程一百公里,奔赴亡帝的坟墓,一路扬起的纸钱和空中飞舞的雪花也在招引着他们的王朝一步步向着它的末日走来……

(文中图片引自网络,若侵权,即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