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听河北
清西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5A级景区。这里有全国最大的一片人工古松林。这片松林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清西陵里唯一开放的地宫又是哪座?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还有3座后陵。此外,陵区内有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除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里还藏着不少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聆听。
讲述人
清西陵讲解员
那炜
故事里的清西陵10:22来自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万亩古松缘何而建
古代讲“陵寝以风水为重,荫护以树木为先”,所以说,清政府非常重视陵区内树木的栽植。据记载,当年西陵种植古松柏大概有20余万棵。但是,清朝灭亡后,因为兵灾战乱,人为砍伐,现在保存下来的古松树大概就只剩下棵了。
现在西陵这些松树大中小不同,老中青结合,显然是种植在不同的年代,这又是什么情况呢?那是因为建国以后,西陵文物管理处,在陵区内对松树进行大面积的恢复种植,又栽种了幼松20多万棵。这20多万棵松柏树就共同构成了目前华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一片人工古松林,集古建筑和这么多松柏树于一体的,就只有清西陵了。
这些松树有三个特点,一是非常古老,平均树龄在年以上,最长的甚至可以达到年,被誉为“清西陵活着的文物”。
二是长得特别漂亮,形态风骨奇绝,成千上万的古松柏分布在北易水河畔及陵寝周围,也是叹为观止的松海奇观。
三是康养功效最佳,古松树中蕴含丰富的芬多精,具有很好的镇静、镇痛、降压、抗炎、安眠等功效,被誉为是天然的“维生素”、民间的“长寿药”、自然的“清新剂”。这里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很高,是城市的几百倍甚至是上千倍,也被誉为可以做深呼吸的“天然大氧吧”。
梁鼎芬自费栽树
清西陵古松林以泰昌陵区域的帝王松景点最具代表,树木品种也是以油松为主,但是光绪皇帝崇陵松树品种却不同,是白皮松,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崇陵修建于年到年,经历了清末和民国初年两个朝代。在民国时期虽然陵寝是修完了,但是当时谈判条款里并没有种树的约定,以至于崇陵完工后,没有树木的荫护,既影响美观,又影响风水,显得甚是凄凉。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叫梁鼎芬,就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梁鼎芬本人是非常效忠于大清王朝的一位臣工,曾经在光绪皇帝下葬的时候,还一度要为光绪皇帝殉葬,但是并没有如愿。
当发现崇陵缺少树木荫护,而民国政府又撒手不管的时候,就利用自己一生的积蓄,从北京买了很多瓷瓶,冬天的时候到崇陵宝顶收集雪水,再把这些装有雪水的瓷瓶运回北京,写上崇陵雪水的字样,赠送给清朝的遗老遗少,请求他们为崇陵栽树贡献自己的力量,捐献资金。
资金筹措到位后,买来白皮松,并亲自参与栽种,还留下了种树时的照片,后来,宣统皇帝的老师陈宝琛有一首诗记载了梁鼎芬为崇陵栽树的决心:“补天挥日手能闲,冠带扶锄土石间。不见成荫心不死,长留遗蜕傍桥山。”
就是由于当时这位老先生的不懈努力,才使得今天的崇陵有了这些松树的映衬显的更加漂亮。
唯一对外开放的地宫
崇陵始建于年。完工于年,是封建社会最后一座帝王陵寝。刚才也提到了,清朝年灭亡,而陵寝却是在年完工。很明显,后一段儿时期已经是民国政府时期。而且最后这座崇陵就是民国政府出资修建完成的。那民国政府为什么要为前朝皇帝修陵呢?
那是因为当年清帝退位的时候,民国政府和清皇室签署《优待皇室条件》。其中第五条规定讲“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费用均由中华民国支出”。这个条款是从两方面加以约定,一是修陵的问题,二是讲光绪皇帝棺椁葬入地宫的过程和仪式也要和之前保持一致。基于这个条款,最终崇陵是由民国政府出资,修建完工。
事实上,光绪皇帝及其皇后在年的时候合葬进入崇陵地宫。当年看起来也算是一件顺风顺水的事儿。但是很遗憾,二十几年以后,年秋天,崇陵地宫被军匪所盗掘。崇陵也就成为清西陵四座皇帝陵当中唯一地宫被盗的一个。
那为什么四座皇帝陵只有崇陵被盗呢?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是我想其中有一个非常可能的因素,那就是民国政府施工修建,工程质量不够坚固。按照人之常情来分析,当年皇陵修建是皇帝在位的时候,自己为自己所营建,当年皇帝自己修陵和后一个朝代为前朝皇帝修陵,重视程度不一样,工程质量有影响,恐怕是在所难免。就是因为当年崇陵地宫被盗,所以现在崇陵地宫是开放的,也是唯一开放的地宫。
疫情过后,欢迎各位朋友来清西陵品读历史,了解这里的传奇故事。
喜欢本期内容的话,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咱们的家乡河北有多美!让更多人了解河北故事!同时,欢迎留言哦~
来源
河北交通广播车友会